随着AI算力、高温超导磁体等突破,以及2022年美国能源部实验室实现“科学点火”后,核聚变不再只是笑谈,而是吸引资本竞逐的未来能源赛道。据统计,已有多家初创公司融资超过1亿美元。融资额最高的是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,总融资接近30亿美元(约219亿元人民币),正推进Sparc反应堆,预计2026至2027年投运;TAE Technologies累计融资17.9亿美元(约131亿元人民币),背后有谷歌和雪佛龙;Helion Energy融资10.3亿美元(约75亿元人民币),计划2028年为微软供电;Pacific Fusion一举获得9亿美元(约66亿元人民币)A轮;Shine Technologies已筹得7.78亿美元(约56亿元人民币),从事中子检测和医疗同位素业务;加拿大的General Fusion融资4.63亿美元(约34亿元人民币),但近期陷入资金困境;英国的Tokamak Energy累计融资3.36亿美元(约24亿元人民币);Zap Energy已获3.27亿美元(约24亿元人民币);德国的Proxima Fusion融资约1.85亿欧元(约14亿元人民币),主攻仿星器路线;Marvel Fusion则已融资1.61亿美元(约12亿元人民币),正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建设示范设施。此外,First Light和Xcimer也分别获得1.4亿美元(约10亿元人民币)和1.09亿美元(约8亿元人民币)。这些初创公司虽路径不同,但共同瞄准的是潜在数万亿美元规模的能源市场,若能实现商业化核聚变,未来全球能源格局或将被彻底改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