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文学家在类星体后方发现“隐藏的超亮红外星系”,揭示早期宇宙的恒星诞生秘密

一项最新研究中,由林敦大学天文学家早津夏树(Natsuki H. Hayatsu)领衔的团队意外在著名的“三叶草”类星体(H1413+117)后方发现了一座“隐藏的”超亮红外星系(ULIRG),其红移高达3.39,揭示了早期宇宙中猛烈的恒星形成活动。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/亚毫米阵列(ALMA)观测,科学家测得该星系的红外亮度约为太阳的2.8万亿倍,拥有高达400亿至2300亿个太阳质量的分子气体和约1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核心,正处于剧烈的恒星爆发期。这一星系因厚重尘埃而在可见光中“隐身”,只能通过红外波段显现,印证了早期宇宙中存在大量“光学暗星系”,它们在星系形成史上贡献巨大但长期被忽视。研究还显示,这个星系正处于并合阶段,其紊乱的气体运动预示着一场由星系碰撞引发的恒星形成浪潮。科学家认为,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了尘埃深处隐藏的恒星工厂,也暗示宇宙中可能还潜藏着更多类似的“隐形星系”,它们或许是理解银河系等成熟星系如何诞生与演化的关键拼图。
支持率>95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