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家破解女性寿命更长之谜:进化基因早已写好答案

在全球范围内,女性平均比男性多活约五年,这一现象跨越了文化、战争与世纪变迁。最新发表在《Science Advances》上的一项涵盖1176种动物(包括528种哺乳动物与648种鸟类)的研究指出,这种性别寿命差异并非偶然,而是深藏于进化基因结构之中。由丹麦南方大学的约翰娜·斯塔克(Johanna Stärk)领导的国际团队发现,哺乳动物雌性平均寿命比雄性长12%至13%,而鸟类则相反,雄性寿命更长约5%。研究指出,这种差异与染色体有关:雌性哺乳动物拥有两个X染色体,能抵御突变风险,而雄性只有一个X和一个Y;鸟类则由雄性持有双Z染色体,基因上更稳定。即使在动物园等受保护环境中,这种差异依然存在,说明生物学因素是主因。此外,竞争与繁殖策略也影响寿命:雄性哺乳动物在求偶、战斗与领地争夺中消耗大量能量,导致更早衰老,而多为一夫一妻制的鸟类雄性则较长寿。母性照顾在进化中也被“奖励”,雌性长寿有助于后代存活;免疫系统强度的性别差异更进一步放大寿命差距。研究团队指出,这种生物学规律早在现代医学与社会性别差异出现之前便已存在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,如今几乎所有国家女性寿命均高于男性——以瑞典为例,18世纪时差距约两年,如今已扩大至五年以上。科学家认为,这种趋势即使因医疗与社会进步略有缩小,也难以彻底消除,因为它源自生命演化的基本蓝图。
支持率>95%